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集团要闻 > 新闻动态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全线轨通背后的“协奏曲”

  • 来源:
  • 发布时间:

2025年9月5日凌晨,当山城逐渐进入梦乡,由重庆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设、中建五局承建的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地下30米的隧道深处却火花四溅,当最后一对钢轨严丝合缝地连接在一起,标志着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工程实现全线轨通。

这条钢铁巨龙的成功“牵手”,背后是一场历时数百个日夜的精密“协奏曲”。

“这不像是在铺铁轨,更像是在为城市地下血管做精密缝合手术。”中建五局项目经理蒋六生看着最终合龙的轨排,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形象地比喻道,却掩不住兴奋的光芒。

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工程作为重庆中心城区首条城轨快线,西起重光站,东至两江影视城,全长38.7公里,设站14座,穿越城市核心区与多个繁华地带,犹如一条需要穿越无数障碍的“地下蛟龙”。

如何让这条游龙在复杂的地下层中精准前行,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

在项目指挥中心,一张巨大的电子屏幕曾24小时不间断地显示着各项数据进度。指挥部工作人员亲切地称这个屏幕为“智慧大脑”,上面密密麻麻的红黄绿线条,代表着不同标段的施工状态。

“每条颜色变化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线路总体负责人重庆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工程管理部副经理李勇告诉记者,全线共设4个主铺轨基地、5个散铺基地,高峰期投入轨道车、焊轨机、龙门吊等铺轨设备50余台,800余名施工人员奋战一线,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如“巨兽”般在狭窄空间内作业。

如何让这些“巨兽”和谐共舞而不“打架”,成为调度团队每天都要解决的难题。施工团队创新采用了“化整为零、分段突进、多点开花”的施工策略,就像一位娴熟的裁缝,将整条线路裁剪成数个段落,同时开工却又保持整体协调统一。

那段时间,调度中心的灯光彻夜长明,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像那钢轨一样直。

为解决这个难题,调度团队开发出一套动态调整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监测数据,随时调整不同作业面的施工计划和资源分配。这套系统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线路交警”,它指挥着每一车混凝土、每一段钢轨、每一位工人的去向和时间。

环保施工也是这场“协奏曲”的重要音符。项目创新采用了预制板道床技术,将大量混凝土作业从地下转移到地上预制场完成,减少了80%的地下建筑垃圾和粉尘污染。“这就像是在工厂里生产标准零件,再到现场组装一样。”重庆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工程师秦雅彬解释说,“我们不仅是在修地铁,更是在呵护这座城市的环境。”

15号线一期全线轨通后,将陆续进入机电安装和系统调试阶段,预计明年这条贯穿城市东西部槽谷的交通大动脉将正式开通运营。届时,列车将穿梭于这条由无数人智慧与汗水铸就的轨道上,而每一位乘客平稳舒适的出行体验,都将是对这些地下“穿针引线”人最好的回报。

当新的一天夜幕降临,又一批施工人员走下隧道。他们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在书写着这座城市地下交通网络的新篇章,而脚下那条已经贯通的钢铁巨龙,正在静静地等待着聆听开通运营时第一辆列车的车轮与轨道碰撞出的动人乐章。